声乐事谈 – 音乐邂逅媒介篇
声乐事谈 / September 15, 2017
很想写一篇关于和音乐的邂逅,但想了整个夜晚,在思考笔要从何而下,又要哪里停。
深夜的思量,思绪飞去到了一个哲学性的逻辑。人与外界的接触无非是,眼所可见的画面,肌肤所能感受的温度和触摸的东西。最后也是人耳所能听见的声与连续性的音。所听和所见的却是一个具有主观性的角度,因人而异。
在回想和音乐(或更贴切的称为歌)接触的最原始,应该是收音机吧。对于一个七字辈,我们共有的童年是简单的。那时,收音机几乎是每个家庭有的简单消遣。尤其那时所有时下流行歌曲都会经这小小神奇的箱子里,为每个听众播放。很深印象的是音乐龙虎榜节目,就是歌手们新歌每个星期的排名。然后主播会推荐3收新曲。这是当时最快资讯获取的管道。或许会问电视呢?那个年代电视机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娱乐。(哎哟,暴露了年纪,旧旧地!)
已经不记得姐姐带回来的第一支卡带是什么了。但就是一个小小的方盒子。里头有一卷深巧克力色的带子,左右两个圈圈衔接。价位大概一卷马币9至12零吉。一卷卡带被一个塑胶小盒装置着,并附有歌手的特照和手册。里头都是歌词和专辑介绍内容,甚是精美。一片卡带歌曲回放时间最长为90分钟,那时多么奢华。
后来,音乐的播放方式也从卡带进化到所谓的CD播放。一个如手掌大小的碟,薄薄一片,但却能带来惊为天人的解析和动态。记得那时买了一台mini compo,AIWA日本品牌的回放机,就能驱使这个神奇光盘放出美妙的歌声。突然间想起,那个年代也流行着walkman和CD-man,就是携带播放器。也因为有了CD,卡带切被无情的淘汰了。CD就这样主宰了喜欢音乐的人必须获取的管道。各大卖CD唱片店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,辉煌非常。
在念大专时期,电脑成为当下最红的炸子鸡!也从那个时候,有了另外一种听歌的方式,一个极富有争议性的档案,MP3成为了那时的流行。在网速非常不给力的年代,可以看到在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有一些专卖店,虽然也是CD,但里面可以装载着无数的歌曲(最少200首歌)。再后来,智能手机的盛行和那个给人咬了一口的水果推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(2001),改变了时下喜欢听歌的人的购物方式。数码播放成为了消费者另外一个选择。
今天,几乎很难再找到卖CD专门店。但音乐却依然不曾减退它的温度。改变的只是从一个从实体承载音乐的媒介转向了数码下载。在高网速的今天,歌曲资讯已经不如以往很难被接触,几乎人人一个手指就能简单获取。不管是什么方式,对个人来说,人类文明不曾停止前进。虽然获取歌曲的方式已经大不同,但感动人的歌依然传唱着。
(抱歉,黑胶唱片不是个人能力范围的消费品)